Banner
延安故事
发布时间:2021-03-24 09:30:31   作者:党委宣传部

  “挨骂”之后 

  【故事】

  

  1941年6月3日,在延安的杨家岭小礼堂,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在召开县长联席会议,讨论征粮工作和农民负担问题。突然风雨大作,一个响雷击断了礼堂的一根木柱,坐在柱子旁边的延川县代县长李彩云不幸触电身亡。当天,延安一位农民饲养的一头驴也被雷电击死了。 

  噩耗传开后,人们一时议论纷纷。这位失去驴子的农民也逢人就说:“老天爷不开眼,响雷把县长劈死了,为什么不劈死毛泽东?” 

  中央保卫部门的人听说后,认为这是一个反革命事件,很快就逮捕了这个“竟敢如此咒骂毛主席”的农民,打算进行追查,并公开处理。 

  毛泽东知道此事后,立即阻止了保卫部门的行动。他说:“群众发牢骚,有意见,说明我们的政策和工作有毛病。不要一听到群众有议论,尤其是尖锐一点的议论,就去追查,就要立案,进行打击压制。这种做法实际上是软弱的表现,是神经衰弱的表现。我们共产党人无论如何不要造成同群众对立的局面。”毛泽东在延安还说过:“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,共产党是鱼,老百姓是水;水里可以没有鱼,鱼可是永远也离不开水啊!”并要求保卫部门立即把这个农民送回家。 

  从民怨骂声中,毛泽东进行了深刻反思,举一反三查找问题。通过深入调查,他发现确实公粮征得太多,加重了人民的负担。毛泽东下决心与中共中央、中央军委和陕甘宁边区政府的领导同志一道,采取一系列措施改进工作。1941年11月18日,在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上,通过了精兵简政的决议。在中央领导下,陕甘宁边区带头行动,先后进行了3次精简,在减轻人民负担、减少消费支出等方面,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。

  【感言】 

  毛泽东“挨骂”之后,首先想到的是从自身查找问题,而不是从群众身上找问题,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体现,也是一种优秀的工作作风。在党群干群关系需要改进的今天,毛泽东的这种作风,对各级领导干部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。在群众的骂声中,举一反三,深入调查,掌握情况,体现了共产党人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”的作风与学风。

 来源:党建网

版权归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所有